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学历的贬值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让许多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学历金字塔的顶端,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无疑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而夹在大专和名校之间的"三非"本科生,则成为就业市场上最尴尬的群体之一。
何谓"三非"?顾名思义,就是"非985、非211、非双一流"的普通本科院校。他们虽然拥有本科学历,但在求职过程中,却经常遭遇学历歧视。
近日,一则关于陕西西安金秋招聘会的消息,更是直观地反映出三非学生求职之艰难。
在西安邮电大学的校园招聘现场,几位大四学生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招聘展位前,却被眼前的招聘信息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家知名国企开出的岗位,对学历和专业要求极为宽泛,从无机非金属材料到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投递,但薪酬待遇却低得令人咋舌——月薪仅2200元,连五险一金是否缴纳都没有注明。
"就算把五险一金扣除,这点工资恐怕都不够在西安租房吃饭的。"一位学生无奈地说,"我们好不容易读了四年本科,就业还不如大专生,学校为什么要让这样的企业来招聘呢?"
更让毕业生感到受挫的是,一些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某三非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小李,原本对毕业后的前景充满期待,却没想到在中国电信的招聘会上看到月薪"1-1k"的岗位——"1到1000元的意思吗?这是在开玩笑吧!"小李苦笑道,"四年的编程学习,就只值这点钱?"
三非学生的遭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不少毕业生感到痛心,纷纷吐槽母校"埋汰"学生,放低标准引入薪酬待遇差的企业参与校招。
但也有人表示理解学校的难处:如果对招聘企业设置门槛,恐怕校招现场就更加冷清,到时谁都没面子。
事实上,学历鄙视链和就业歧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高学历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商业环境恶化导致优质岗位减少,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种种因素交织,让许多普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充满荆棘。
"感觉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一位学生在网上吐露心声。三非院校的学历,似乎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职业发展,都远不如名校学长学姐。
"我宁可不要这个本科文凭,也不想再继续找工作了。"另一位学生表示,"同样是本科,凭什么我们就低人一等?难道真要将就着去做销售或者跑业务吗?"
三非学生的困境,不仅引起广大网友的同情,也敲响了教育界的警钟。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定位不清晰,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社会资源向头部名校倾斜,也加剧了学历内卷化现象。
对此,有人呼吁从国家政策层面重视普通高校发展,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也有人建议用人单位应打破唯学历论,建立更加多元化的人才评判标准。但在困局之下,三非学生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恐怕还有待社会各界共同探讨。
对于正在踌躇满志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三非学生的遭遇无疑给他们当头一棒。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奈。在学历至上的时代,埋头苦读换来的,真的只是区区千元月薪吗?
也许,我们不应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学历之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每一个人的奋斗。
无论出身于何种院校,只要肯下功夫,敢于拼搏,终会在各自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iotsj.com//chanye/jiguang/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