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某机房机架布局图
机房投入运营时,实际部署了6个网络机柜和55个服务器机柜。机柜内IT设备及功耗如表2-1所示。机房实际部署网络设备134台,服务器设备550台,共计684台。预计总耗电量为267.6kW。机房头柜输入空开、输出微型空开、PDU容量均满足设备要求。
表1 机柜内IT设备部署及功耗估算
实际运行过程中,运维人员对机房机房头柜的总耗电量进行监控,统计24小时内机房IT负载的波动情况,如图2-2所示。可以看出,24小时内机房实际负载大部分时间在255-265kW之间,在机房供电、制冷能力范围内。但每天凌晨1点负荷开始增加,2点左右达到峰值,高于平均功率。已经达到了15kW左右,已经超出了机房制冷能力阈值约7kW。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并于3点左右恢复稳定,超出制冷量阈值约1小时。
图2 24小时机房负载功率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IT设备在高业务时段的功耗超过了之前估算的典型功耗,机房的整体功耗也超过了设计值。虽然由于冗余设计,配电系统并未过载,但确实占用了其他机房模块的少量配电容量。如果长时间运行在高功耗状态,可能会导致机房实际温度升高,或者导致机房实际温度升高。电力消耗的差异会产生局部热点,从而可能导致运营风险。同时,电力资源和制冷资源的不匹配也会导致机房资源的浪费。
3.解决方案
由于数据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营,且未提前预留基础设施扩容条件,机房供电、制冷阈值无法调整,部分IT设备只能迁移至其他机房模块。根据图2数据,机房峰值功耗为274.5kW,超出理论制冷量阈值约7.5kW。根据实际计算,服务器设备的峰值功率约为462W。至少需要迁移16台服务器设备,以保证机房整体负载满足要求。
由于该机房IT设备以TOR组的形式部署,为了不浪费网络端口,并实现综合布线的一致性,需要以TOR组进行设备迁移。机房最小的TOR组是双服务器机柜配置。该组共包含4台网络设备和20台服务器设备。总耗电量约为9.8kW。迁移1个TOR组即可满足需求。由于在机房规划中,B机房的机架建设晚于A机房,在设备迁移前,B机房的设备可用率和实际功耗较低。目前空柜5个,设计制冷量267kW,预留功率300kW。实际设备功耗为190kW,满足迁移条件。
经综合评估,确定机房04-13、04-14号机柜(如图2-1红框所示)共24台IT设备应迁移至相邻设备较低的位置可用性和负载率。 B机房. A、B机房采用同一UPS系统供电。迁移后,两个机房的负载均在供电和制冷阈值之内。迁移后,机房峰值用电量预计减少9.8kW。
4.设备迁移
机房设备迁移,首先要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提前规划B机房目标机柜内设备的摆放位置,提前布线并完成机柜PDU测试、屏蔽和监控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做好业务交接等工作。
准备工作完成后,相关运维人员关闭待迁移设备承载的应用程序和系统,关闭IT设备,拔掉相关线缆,将设备从机架上拆除并移至目标B机房的机柜用于机架。设备安装完毕后,连接电源线并启动设备。观察设备开始正常运行后,连接光纤、铜缆,检查配置并完成系统等各项验证。待设备完全正常运行后,拆除报警护罩,对设备进行更新。部署信息。
此外,还应制定设备迁移的风险计划。设备故障、配置错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故障。为保证回滚所需的环境,拔插时注意保护光纤,避免弯曲,并用帽盖住光纤。若迁移后设备无法恢复,则将设备放回A机房原位置,上电,恢复综合布线连接。
5.效果验证
设备迁移变更完成后,机房负载功率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迁移后机房24小时负载功率曲线
从上图可以看出,变更后机房峰值功率下降了10kW左右,全天都在制冷量阈值内。风险基本化解。同时,B机房设备可用率提高,动力、制冷设备利用率提高。由于机房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运维人员会不断地观察机房的各种运行参数。
数据中心那点事儿之末端资源分配-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iotsj.com//kuaixun/7864.html
用户评论
感觉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主题,很想知道关于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数据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常见了,不知道末端资源分配能带来哪些实际效益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末端资源分配在节约能源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研究方向听着很新潮,是不是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趋势之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数据中心的运行和资源分配有什么意义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很感兴趣,不知道末端资源分配是否与AI相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能详细讲讲“资源环境数据中心”的具体理念和设计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了解一下末端资源分配是如何保证安全可靠性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人很想去了解更多关于数据中心运作机制的知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一些案例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末端资源分配的效果?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一下数据中心的管理经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话题是不是和云计算的发展密切相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末端资源分配能优化哪些应用场景呢?有具体的例子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资源分配方式能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数据的隐私保护,末端资源分配有哪些措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很高,末端资源分配可以降低多少成本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末端资源分配对全球能源消耗有什么影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新的分配模式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