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3年的芯片自给率首次突破23%,中企自主创新的热情被激发,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华为手机芯片业务回归和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更是成为增长的主要因素。比尔盖茨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中企正在朝着打破西方垄断的目标迈进。
芯片自给率突破23%
东方大国信息研究院的分析师表示,2023年的造芯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美国对于中企出货的限制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产生应有的影响,反而是激发了中企的自主创新的热情。
在中企受到限制之前,外界对于中企自主生产高端芯片总是充满了质疑,然而中企证明了自己,拥有了高端芯片的生产能力。
2023年的芯片总产量达到了3514亿颗,自给率也是第一次突破20%,达到了23.1%。虽然离30%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眼下中企已经走上了自主造芯的道路,这个巿距也不会太远了。
分析师认为2024年一季度的造芯数据有可能会达到30%,毕竟受到限制的不仅仅是中企,还有台积电这样的外企。
美国先后启动了“芯片四方联盟”,与荷兰、日本签署了“三方协议”,限制半导体设备出货已经成为美国遏制东方大国造芯崛起的重要手段。
然而就在外界预测中企将会因为无法购买到先进制程而遭受重创的时候,中企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2023年的芯片总产量给了美国一个重要的打击,同时也让其他观望的中企开始加速自己造芯的进程,2024年一季度的芯片总产量报出了981亿颗这个恐怖的数字,同比增长超过40%。
这个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华为手机芯片业务回归和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为对于芯片生产的自主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海思搭载麒麟系列芯片的手机销量在不断上升,华为回归之后也带动了中兴和小米等国产品牌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方面,中企也证明了自己拥有高端芯片生产能力。上汽大众搭载助力芯片的ID.6系列车型在2023年销量大涨,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车型之一。
除此之外,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对于高端芯片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比尔盖茨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法阻止东方大国获取高性能芯片,不断的限制只会提速自主化进程,这一预言在实际情况中得到了验证。
中企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不再依赖于进口,同时也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造芯体系。此次造芯数据披露之后,人们更加确信中企正在朝着打破西方垄断的目标迈进。
中芯国际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充成熟工艺产能是它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2023年之前它所占据的比重并不是很大,因为一些制约因素导致它无法大规模生产出高端芯片;然而随着中企受到限制,中芯国际得到了当局和资本市场双重支持。
目前它已经证实了自己拥有自主生产高端芯片的能力,在扩充成熟工艺产能这个项目上也是进展神速。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已经实现了81.6%的订单来自国内客户。
此外中芯国际还在国内各大城市布局晶园厂,集结了千亿的资金以全面完成国产芯片替代化。
结语
看来中企的造芯实力真的是越来越强大了,不再依赖进口,自主创新的热情也是越来越高涨。这个发展势头真的是令人振奋啊!你怎么看?快来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iotsj.com//chanye/jiguang/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