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管理条例
一、无人机定义与分类
无人机是指无人驾驶的航空器,包括遥控、自主控制、人工智能等方式操纵的航空器。根据不同性质和应用场景,无人机可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两大类。
二、注册与飞行许可
1. 民用无人机应当在民航局规定的适航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取得适航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2. 无人机操作员应按规定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 无人机飞行前应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许可,并按照批准的空域、高度、时间等条件进行飞行。
三、空域申请与飞行计划
1. 无人机飞行应向当地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并按规定的时间、地点、高度等条件进行飞行。
2. 无人机操作员应当制定飞行计划,并报空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3. 飞行中如需变更计划,应及时向空管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安全操作规范
1. 无人机操作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无人机安全运行。
2. 无人机飞行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保持与控制站的良好通信,避免干扰其他航空器的正常运行等。
3. 无人机在禁飞区、军事管制区等特定区域内不得进行飞行活动。
1.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相应证书擅自进行无人机飞行或者操作,或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飞行计划等行为,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2. 对于违规行为导致重大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无人机操作员资质要求
1. 无人机操作员应具备一定的学历、年龄、身体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2. 无人机操作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 无人机操作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安全、文明操作。
七、研发、生产和销售管理
2. 无人机制造商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iotsj.com//baogao/2580.html